对新军的介绍:大伙也应该知道,我这个是按清末新军来编的。
清末为什么要编练新军呢?
这可就说来话长了,自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被动的对内进行了大型的改革。
其中军事最为显著,为了平定太平军,清廷充许各地乡绅豪门办团练。【冬家团练就是这样来的。】
这种无奈之举表现出了清军内部的腐败、战力低下,所以不得不采取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使得清政府对地方治安和武备的投入少了许多。
甚至还能够把一些器械卖给地方,这两全其美的方法自然是大力推广。
而这些团练也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近代著名的劲旅湘军和淮军就是这样来的。【其实还有一个楚军,不过没有前两者有名。】
然而所谓这些劲旅也只是相对于国内而言算是比较强的。
甲午战争期间,湘军,淮军以及各地的团练军部队战力水平可是相当糟糕。
旧时的团练部队一旦遇上了近代的军队,就显得不堪一击。
同时也让清政府意识到,硬件堆的再高,CPU跟不上,注定也是白费力气。
于是还在战争进行中,清政府就开始大量的招募洋人教官,完全使用西式军队的操练方法。
确立了改革军制,那么具体怎么改?参照哪国军队改革?
由于日本军队师承德国军队,而淮军中又有许多德国顾问。
因而清政府接受了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的建议,参照德国陆军编练新军。
1894年底,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天津马厂用西法编练新军,称“定武军”。
定武军诞生之初,训练采用西法,装备也进行了革新。但编制仍然是旧式的。
也就是仍然以营为平时最高编制单位。
这种半拉子练兵成果,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所以没过多久,不大熟谙军事的胡燏棻便被调离岗位,定武军改由袁世凯接管。袁世凯到任后,首先扩编了规模,增募士兵2250名,将定武军扩充至7000人,并将番号更名为“新建陆军”。
随后,袁世凯又完全依照德国营制,大刀阔斧的变革军制,在营之上设立左右两翼,每翼1554人。
并将马兵、炮兵、工兵等兵种单位混合编入。
经过改编,新建陆军相当于一个混成旅;下辖两个步兵营,相当于团。
另辖炮营、马队营、工程营各一个。
这种新编制,已经具备了合成军队的雏形,较之从前的绿营和湘军、淮军,有了明显进步。
就这样,中国的第一支近代陆军便诞生了。
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的同时,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在江南编练了一支两千人的新军,名为“自强军”。
自强军的军制、训练和装备与新建陆军差不多,也是近代新式合成陆军。
另外,直隶提督聂士成当时聘请德国顾问,对其麾下的武毅军也进行了改编。
改编后的武毅军,官兵合计一万五千人。分为总部机关和五个战斗单位。
总部机关下设总理营务处、教习处、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等后勤单位。
另有马队五营,工程队两营,由总部直辖。
五个战斗单位,前后左右四军,每军下辖炮队一营,步队四营。
中军规模稍大一些,下辖炮队一营,步队六营。
相比于新建陆军和自强军,武毅军的横向组织结构采用西法,形成了多兵种和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完整作战体系。
但纵向组织结构还是淮军旧制,改革不够彻底。
从确定改革,到多支新军编练完成,清政府的效率并不低。
然而,受到戊戌变法和已亥建储事件的影响,新军建设在1898~1900年期间陷入停滞状态。
当然,清政府高层间的内斗,并没有影响袁世凯扩军的步伐。
1899年,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
在主政山东期间,袁世凯把山东的二十营旧式练军,约一万四千人,改编为“武卫右军先锋队”。
武卫右军先锋队成立之初,袁世凯对这支部队的影响力不大。
但随着不断掺沙子,先锋队渐渐变成了袁世凯的嫡系。
1900年5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大战期间,承担拱卫京师任务的武毅军、甘军、毅军和武卫中军,损失惨重。唯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保存了实力。
因而到了战后,当编练新军的计划又一次被朝廷提上日程时,袁世凯便主持了练兵事务。
1901年,袁世凯接替死去的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
上任伊始,袁世凯拟定了新军的番号和营制,并获得朝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