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吏部朝考,细雨满京城。
徐御史才得清闲,好不容易安坐下来,却骤闻堂外鼓声大作。
“报!”
“大人!有人敲登闻鼓!状告科举舞弊!”
“此人是谁?”
“顺义伯府三公子,刘章。”
近几年顺义伯府渐有败落之势,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文采斐然极有可能科举入仕的三公子刘章,阖府便都宣扬得天下今知。
可偏偏科举后,刘章竟然榜上无名。
顺义老伯爷比对刘章科考场上所答,万不该落榜。
托了关系查了才晓得,刘章的卷宗,竟然不翼而飞。
老爷子气得亲自敲了登闻鼓。
“科举舞弊案”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衡王唐持奉永丰帝之命,半点不敢含糊,亲自督察此事。
自科举主考官、巡考往下,查了个人仰马翻。
这才在二甲第十一名王尾的卷宗上,发现端倪。
核对了笔迹,王尾署名之卷宗,正是刘章所写。
而这王尾,乃是才迁入京鼎鼎大名的太原王氏子弟。
正要进一步查探时,王尾却自缢家中,只留下遗书一封。
竟是查无可查。
又是士族对上勋贵,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瞬间唾沫横飞,竟逼得永丰帝都不得不出面了。
他本欲借着今岁科举令士族入仕削弱勋贵影响,岂料落得这样局面。
下朝后,便倒下去再也不省人事。
至此,大邕才真的是乱了。
唐持不得不站出来主持局面,可勋贵们气愤异常,哪里是他能挡得住的。
最终还是七皇子拿了太后的懿旨来,才勉强将事态压了下去。
门下侍中公孙长赢适时请太后垂帘听政,以定大局。
一时之间,竟有许多勋贵老臣附和此声。
好些大臣这才猛然惊醒,不可思议看向上首的太后。
袁太后:“哀家礼佛多年,实不该再理朝事。只是陛下病重未醒,衡王涉政不深,边境各国贼心不死。若再不闻不问,恐辜负先帝。”
门下侍中和勋贵们趁机道:“请太后娘娘上座!”
自有大臣厉声反驳:“陛下曾令衡王殿下与七皇子监国,既有陛下明言,何需太后?”
“是啊,监国岂能儿戏?”
门下侍中冷哼一声,“早年即便是先帝还在,太后娘娘也是能过问朝政的,何况今朝陛下不安。太后娘娘竟也是能质疑的?”
“即便太后要理政,也得问问陛下的意思!”
“陛下至今未醒,如何能问?如今朝堂不稳,太后病体理政,各位大人竟也小人之心,倘若大邕出了大事,诸位可担待得起吗?”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久久僵持。
老晋国公出面,道:“陛下病重,国不可乱。臣等愿请太后娘娘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