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苏亭,顾名思义,是为怀念苏东坡而建。当年苏东坡夜乘小舟至石钟山下,听到湖水拍打石钟山时发出窾坎镗鞳之声,片面的认为这就是石钟山以“石钟”二字命名的原因,并写下了《石钟山记》。后来遭到了满清将领曾国藩及其爱将彭玉麟的反驳和嘲讽,他们认为石钟山命名原因当以形论,也就是说,石钟山外形似钟,山体中空,所以才叫石钟山。
尽管在学术领域,曾国藩、彭玉麟等人与苏东坡见解不同,但他们对苏东坡这种高能大贤的仰慕却是毫不掩饰的,后来曾国藩与彭玉麟率清兵在石钟山附近抗击太平军,双方几度打得炮震肉飞,血瀑石壁,最终以清兵势力击败了太平军的精锐之师,夺取石钟山而告终。自此,彭玉麟在石钟山长期驻守,并建立了这怀苏亭。
关于怀苏亭的典故,吴志远所知甚少,这种史料比较偏僻,儿时读过的书中并没有涉猎,但彭玉麟在石钟山抗击太平军的史实他却知晓一二,这些史实也被一些说书先生加进了游走四方时所说的故事中,后来为了使所讲故事更加离奇,更加引人注意,甚至加进了神鬼悬疑的成分,说是当年彭玉麟之所以与太平军久战不胜,并非因为清廷腐败清军不振,也不是因为太平军的队伍是精锐之师,而是因为太平军中有一位高人,与彭玉麟作战的太平军乃是一队妖师。
因为有那位不知名高人的指点和指挥,太平军宛如一支不死之军,无论是水战还是陆战,只要五体俱全,就算心脏被挖了出来,依然与常人无异的上阵作战,甚至比常人还英勇,刀枪剑戟等寻常兵器对他们毫无作用。只有被火炮炮弹炸成碎尸,才会被彻底消灭。
而在鄱阳湖水战时,太平军更是离奇到极点,太平军士兵居然不惧鄱阳湖水,落水之后,便如秤砣般沉入水底,但人却并没有死。直到太平军被清兵击败之后,才有人发现水底还有无数的太平军士兵在游荡,然而却并非尸体,看上去竟是活生生的人。
当时,清营军心动摇,清兵之中盛传太平军有天父庇护,因为太平天国一直以“天父”佑国自称,这支太平军不死不伤,只能用他们宣扬的东西来解释。
彭玉麟得到这个消息后,自然不以为然,于是下令围山下网,同时安排水性较好的清兵下水一探究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下水的清兵便再也没有浮上来,宛如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没有任何回音。
在说书先生的口中,后来的故事便变得模棱两可了。只说战后彭玉麟和曾国藩长期驻守石钟山,并不只是因为石钟山扼江控湖,是军事要隘,更是因为这石钟山下水域中游荡着诡异的太平军士兵,后来水下的太平军士兵不知被用何种方法清除了,彭玉麟也便撤了兵。
说书先生的故事说得煞有介事,但哗众取宠的成分居多,所以尽管当时吴志远不过十岁出头,对这种光怪陆离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但内心深处认为并不可信。就算是到了现在,吴志远依然不太相信那段清兵抗击太平军的过往会牵扯到神怪之力。
在怀苏亭伫立片刻,吴志远又将亭子四周查找了一边,依然没有找到老婆婆所说的木筏。他并不认为老婆婆会欺骗他,而是想到了多种可能性。或许那木筏很久之前确实在这里,但时间过得太久,已经被人搬走了。
想到这里,他打算离开怀苏亭,到山下鄱阳湖边看看有没有停泊的小船,如果能有撑船的船家就更好了,毕竟自己不懂水性。
怀苏亭四周并没有小路,全是一片山石疮痍,说明这里很少有人来。吴志远踩着嶙峋的山石朝山下走去,走出十几米远后,他停下来再次打量四周,当回头看到怀苏亭时,他不由自主的惊奇的“咦”了一声。
那座怀苏亭构造简单,只是茅草亭子,但站在吴志远所处的位置看时,才发现亭盖并非茅草那么简单,其四面竟像是四个小木排连接而成,如果这四个小木排连成一片,恰好就是木筏的模样。
这一刹那,吴志远明白过来,原来老婆婆说的“怀苏亭里有木筏”是这意思,这木筏果真是在怀苏亭里。
他连忙返回亭子,拔出血影魔刀,朝着亭子一根木柱轻轻一劈,那木柱旋即被劈为两段,亭子随之摇晃了一下,吴志远又劈断另一根木柱,然后站在亭外轻轻一推,怀苏亭便整个塌了下来。
一番忙碌后,吴志远将四面亭盖连在一起,做成了木筏。现在来看,这亭盖的设计的确就是木筏,或许当时就是为了做木筏之用。
这木筏并不大,也不算沉重。吴志远拖着它一步步朝山下挪动,很快便来到了鄱阳湖边。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是在枯水期,鄱阳湖的水依然不是那些小河小湖所能比拟,只是水位的高度不再如以前那样高,湖边露出了很多青苔,虽然是冬季,却没有结冰,还能看到一些稀稀落落的水草。
吴志远所处的位置虽是鄱阳湖边,却也在石钟山下,此处坡度很缓,并不陡峭,湖边偶尔也能看到人的脚印。他打算就从这里下水。
时间紧迫,吴志远不愿多做耽搁,从不远处砍断了一棵小树作为撑槁之用,便将木筏推入水中。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不识水性的隐患,也没有去想石钟山里到底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东西,脑子想着的就只有紫虚萍实。
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时值正午,天气并不寒冷。吴志远缓缓撑着木筏,起初并不熟练,木筏不时原地打转,后来渐渐上手,木筏便随心而动。
站在湖边时,吴志远能看到鄱阳湖之广袤壮阔,置身在湖水中后,这种广袤壮阔的感觉反而更加强烈。
顺着石钟山向东而行,入水的山石显得狰狞可怖起来,宛如一个个巨大的怪物,长着黑不见底的大口,要将水面上的人吞噬。
吴志远发现这里的山体更为陡峭,下半部分入水的山石几乎竖直而下,山石之间有很多缝隙,大小不一,无法探知深浅。
吴志远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道缝隙他都会仔细观察片刻。随着木筏继续向前漂动,山体突然出现了一个突兀的拐弯,吴志远连忙将木槁插入水面,想让木筏停下来观察一下四周的情况,然而那木筏却像是受到了某种牵引一般,竟猛然来了个急拐弯,绕过山体突兀的山石,朝山体中间的一个凹陷处急速的漂了过去。
吴志远抬头一看,木筏正在向山石凹陷处一个黑魆魆的山洞中漂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