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1章 ,棺材里发财(1 / 2)

开着军车去抓日谍?当然不可能。

太张扬了。不符合张庸低调的个性。他还是喜欢静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其实,他的主要目的,是抓一些日谍的虾兵蟹将。

那些无足轻重的都抓了。

留下一些大鱼慢慢处理。

杨丽初报告闵部长。闵部长调来一个警卫班。

空筹部的警卫,装备的清一色都是驳壳枪。德国原装进口。做工精良。

因为做工太精良,平时又擦的干净,导致表面几乎像镜子一样。所以,这种驳壳枪又叫做镜面匣子。是珍品。

“给我一把!”

张庸雁过拔毛。不要白不要。

空军富得流油。要一把驳壳枪怎么啦?多给几把……

果然,真的给他两把镜面匣子。每把配三个弹匣。

容量都是10发的。

也有20发的长弹匣。但是不美观。

“你有必要吗?”

杨丽初表示疑问。

她可不觉得张庸有那么勇敢。会冲到

经过她和这个家伙的一段时间的接触,她已经了解到,张庸绝对是另类。有没有谋不清楚。勇肯定没有。

绝对不按套路出牌。

“好东西谁会嫌多。”

张庸对崭新的驳壳枪爱不释手。

空军的装备就是好。正好印证一句话。负能量的。

就是最需要武器的部队,拿到的武器都是破烂货。而最不需要武器的部队,武器却十分精良。

事实上的确如此。

你看抗日前线的部队,大部分装备都是很烂的。弹药也严重不足。但是空军部队养尊处优,装备精良。却根本就没有战斗的机会。

既然如此,自己肯定是要多拿自己几把。

在自己的手里,说不定还能杀几个日寇。在空军警卫手里,连日寇的面都见不到。

杨丽初:……

无语。

这个家伙真是爱占便宜。

连一把小小的驳壳枪都不放过。雁过拔毛,形容他真是太贴切了。

“走!”

张庸带队出发。

所有士兵也都换上便装。

杨丽初也换回灰蓝色短旗袍。搭配黑色襦裙。

张庸自己开车。

车上就杨丽初一个乘客。

其他的便装士兵,分别三辆吉普车。

首先沿着大河路扫描。

大校场机场的周围,还不算太繁华。

毕竟是机场,地形肯定相对开阔。也算是城郊地带。人口不多。

忽然停车。

却是张庸看到前面有警察。

看样子,好像是警察在出现场?难道是附近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提枪下车。

杨丽初等人也是纷纷下车。持枪戒备。

“发生什么事了?”

张庸来到一群警察的旁边。

拿出复兴社的证件。对所有人晃了晃。

“报告长官!”

一个警察探长急忙上来。

张庸点点头。算是回礼。

不是他自己傲慢。是复兴社的态度。

在警察的面前,复兴社必须保持倨傲。这是戴老板要求的。

“怎么回事?”

“里面有个棺材铺,死人了。”

“死的谁?”

“一个青年小伙。”

“谁杀的?”

“不清楚。”

“我进去看看。”

张庸点点头。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进去。

但是既然遇到了。进去看看也是好的。说不定有什么意外发现呢。

结果,进去以后,就看到一具尸体。

致命的伤口就在喉咙。是被利刃一刀割开的。似乎相当的专业?

以前吧,张庸觉得,电视剧里面,割喉是很简单的事。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到。但是真正成为特工以后,才发现,其实不容易。

喉咙,是人的致命所在。所有人都会小心翼翼的保护。

谁也不会给你割喉的机会。

哪怕是白痴。

想要干净利索的割喉。要么是突袭。在对方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刀刃就顶到对方的喉咙上。

要么,是实力高出对方太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碾压对方。

无论是哪个角度,都说明凶手不简单。

可惜,他的分析也就到此为止了。进一步的信息没有了。

比如说,刀是什么刀。不清楚。

又比如说,杀手的手法是什么。也不清楚。

“这是凶器。”

“给我!”

张庸伸手接过来。

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但是样式比较常见。

上面有血迹。尚未完全凝固,说明杀人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不会超过三个小时。

可惜,这个年代,国内还没有过硬的指纹提取技术。无法从匕首上提取到指纹。

指纹库比对?

dna比对?

想多了。基本上就是靠猜。破案率是非常低的。经常就没有下文了。

“这里还有一把刀……”

“咦?”

张庸忽然眼神一闪。

看到了一把东洋刀。

就是电视剧里面,日寇军官使用的那种。

伸手。

立刻有人将东洋刀递上来。

很锋利。但是有缺口。这种东洋刀锋利是锋利,但是非常容易卷刃。

张庸首先看刀柄。

刀柄是木头的。似乎是楠木?上面没有纹。也没有宝石。

东洋刀的最大区别,就是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