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二百一十五章 沸沸扬扬(1 / 2)

乍暖还寒的京城三月,一年一度的两会又一次即将拉开帷幕,由于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两会越来越成为境外媒体了解共和国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和外界了解这个国家走势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而人事变化无疑使走向的一个重要标志,与人事新局相关,**高层的政经新部署,特别是在这次大会上通过的纲领性件会就国家大政方针、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等提出何种新举措、新观点,以及大会本身对中国未来若干年发展方向的影响,是境外媒体普遍想了解的内容。希望从中解读出这个迅猛发展的国家的未来,所以会议还没召开,境内外的媒体已经积极开始为两会进行预热,并引发了一场小小的媒体战。

虽然每次的两会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话题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那就是人事调整布局。

虽然去年才是换届和新一代领导集体之年,按照惯例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党政高层人事安排,早在**已经做出通盘考虑。全国“两会”结束后,新班子正式,今年只是微调而已,照理说关注度虽然有,但是不会太高,可实际情况却相反,由于决策机构成员早已经到位,不少媒体更将兴趣点扩展至各部委的高官身上。

这一次两会有可能的人事变动却是激起了境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港媒,关注度更高。原因无他。一是因为一个位置。二是因为一个人,这两者都和香*港息息相关。这个位置就是中联办主任,而这个人就是陆政东。

中联办是中*央政府在港的三个代表机构之一,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的三个机构之一,另外分别是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和驻港部队,而中联办负责联系后两者,并且而从名称上也可以看出中联办在三大机构中所处的位置最为重要,被视为代表中*央的声音。

其中联办其前身是华新社驻港分社。香港中联办的前身是新华通讯社驻港分社,成立于一九四七年,是中*央派驻港的机构,同时担负国家通讯社驻港分支机构的新闻职能,在主权未移交之前前,该社以政*府驻港最高代表机构的身份,与殖民地港英政府进行联系。

六十年代后期,随着香*港形势的变化,以及与大陆关系的发展,港府遂委派政治顾问负责与分社保持联系。改革开放初年。分社举行国庆招待会,第25任港督首次参加。自此成为惯例。其后历任总督每年都出席分社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一直延续到主权移交之前。

所以驻港的华新社分社的功能并不单是一家媒体所扮演的角色,而是一直担负着特别使命。

主权移交予之后,分社对原有职能作了适当调整,继续作为中*央政府授权的工作机构履行职责。直到九九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分社自两千年起正式更名为驻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简称中联办,并通知特区政府。至于原分社内的新闻业务,则进行了剥离。原正副社长亦改称为中联办正、副主任。

而现任中联办主任则是从回归之时的分社社长一直干到现在,本来以为其因为年纪关系会在换届之时调整,可是中*央出于稳定出发并没有对其职务进行调整,由于其对港事务非常熟悉,港人对于这个能有对港产生深刻影响的继任者如何也是充满了各种心思。

而陆政东则是因为和港的渊源,九七九八年那场让所有香*港人记忆犹新的金融大战有陆政东参与的事情在媒体高度发达的香*港并没有保密多久就发掘出来,让不少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不由充满了亲切,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陆政东的年轻,如此年轻的高官肯定更是一个强烈的新闻点。

特别是虽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但很多人对于大陆党内的人事选拔机制依然是雾里看花,充满了神秘感,而且在外界看来在人事上素来就习惯于按部就班,相对保守的大陆,能够有这样一个年轻的高官,而且根据那些神通广大的港媒和记者打探到的消息,陆政东很有希望在两会前后会再进一步,这无疑更是让人震惊。

所以在两会开幕前,陆政东顿时成了港媒热捧的人物,各家媒体的政经类节目都是连篇累牍的进行报道。对于陆政东的去向都进行了预测,有的预测陆政东将调任西部的甘远省任省长,理由是陆政东本身是西部办的高官,又在西部工作过多年,出任西部落后地区的省长,进而促进当地的发展应该是第一选择,而有些媒体则大胆预测陆政东也许可以出任中联办主任,理由是虽然陆政东没有外交经历,可是陆政东和港有渊源,而且年轻就意味着思维更为开放,能够更能接纳新鲜事物,能够为很多港人所接受……

只是事实上事情根本没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京城红墙之内,一间书房简单朴素,几个单座沙发,领导更喜欢在这里办公。

“坐吧,景升。”

老者喝了桌上的净水,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