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
.
1999年8月1日..........星期日..........晴
.
放假了,去苏小鹏家玩,顺便把从宜昌带回来的蝴蝶标本送给她。
每到她放假回家,我都会去她家坐坐,这已成了惯例。只是在看电视、聊学习之余,我们的共同话题似乎越来越少,去坐坐的惯例又不便破除,于是“坐坐”成了必须执行的例行公事,坐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今天约她一起去给叶子标本封塑,算是找到件能谈论并一起做的事,让我松了口气。我把从宜昌山里带回来的各种叶子夹在书里,压干了叶子还保持着原有的颜色,并未枯黄,姿态也在压制过程中定型,封塑后适当剪裁,当书签很是别致。依据叶子的品种和形态,我给每张叶子书签都起了名字。其中,我最爱的是一张叫“心梦”的铁线蕨,另一张我也颇爱的名为“翩翩”的银杏叶送给了苏小鹏。
高考分数公布了,我们院子里一个哥哥考了632分的高分,这是要奔着清华北大去了啊。听说他志愿填的是人大和复旦,看来也是稳稳的囊中之物了。他爸妈和我爸妈是同事,他和苏小鹏是一个学校的,就是那个我仰望而不可得的学校。这么个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够勤奋的,暑假在家觉得有点无聊,打算搞搞家教,我妈自告奋勇地把我推荐过去当学生。唉!我知道每年的补习是逃不掉的,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
1999年8月4日……星期三……晴
.
从今天开始一对一补习英语。他叫陈龙,圆圆的脸上浓眉大眼,笑起来一脸的阳光灿烂。仅半天的交流就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果然是人中龙凤,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与以往接触的人有很大不同。
在补习之初,他并不急于打开课本或参考书讲解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问我对英语学习的感受,觉得学习中困难的地方,如同医生看病般望闻问切找病因。我一开始回答得很谨慎,毕竟有父母同事的这层关系,我说的话会很快传到父母耳朵里。他觉察出我的防备,开诚布公地说:“作为一个准大学生,应该已经具有健全人格和独立判断了,我不会什么都跟爸妈说的!我们在这个屋里交流的内容仅限于这个屋,不会传出去。”看着他诚恳的保证,伴随着亲和温暖的笑容,我逐渐卸下心防,把对英语的自卑、厌恶和盘托出。
是的,我英语的偏科不是一天形成的。一开始各科都还差不多,不知是从哪次考试还是哪次家长会以后,老师和爸妈就开始统一了口径:我英语比较差。我英语的确没有语文和数学得高分的次数多。随着单词量不断增加,背单词的时间又总是安排在容易让我犯困的早自习,于是记单词成了我的老大难问题。这让原本记性差且讨厌死记硬背的我听到背单词就头疼。补习后考试成绩并没有提升,一次次反复循环,在父母、老师和我的心中就夯实了“我英语差”的刻板印象。英语和数理化不同,并不是弄懂一个公式马上就能解决同类型的所有问题,短时间内给人的感觉是付出没有回报。于是,我对它有畏难情绪,我抗拒、逃避。是的,我知道我为什么学不好,可我改变不了现状。
他耐心地听我讲述英语成为我痼疾的过程后说:“取法上,得其中;取法中,得其下。这道理是对的,人要有较高的目标,才会取得稍低于目标的成绩,但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压得自己喘不上气产生了自卑的情绪,却是得不偿失的。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要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持续进步。定一个在短期内能够完成的小目标,然后努力完成它,然后再定一个更高一点的小目标去完成。坚持下去,不断付出并获得正向反馈,有助于提高你对这件事的兴趣。”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多听听原声磁带、看原声英语电影、看英汉双语的小说,类似《书虫》系列的那种,都是增加兴趣的好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倒了杯水递给我,继续说:“远大的理想还是要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目标也都是分阶段分步骤的,远大的目标是源动力,但不必每天背着大目标,会累得喘不过气,把大目标有系统、有规划地划分成小目标,既能减少压力,又能有效地落实完成。”
“你想过以后做什么吗?”他问。
“……没想过,先考上大学再说吧。”我对于前路一片茫然,木木登登地答道。
“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你现在到高三还有时间,可以考虑下这个问题。”他坚定地说着,那副肯定的语气就像我有了自己的选择,世界就真能由我选择了一样。
“你这次期末英语考了多少分?”他冷不丁地转了话头。
“一百一十多。”对这个分数我还算比较满意的,不至于自卑到说不出口的地步。不料,还是入不了学霸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