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六五二章 平反(1 / 2)

9月十7,大晋朝廷下达了为庾氏平反的圣旨。此旨1下,上下哗然。

在数月之前,谢玄曾同李徽上过1道请求为庾氏平反的折子。这道奏折最终无声无息。因为谢安考虑到大局,不肯让桓氏生出不满,故而没有同意。

谢安不同意,司马曜自然犯不着去触霉头。只是谢玄和李徽上奏,两位彭城之战的攻城上奏,司马曜自然不能不力。谢安反对,那是谢安的事,可不是他司马曜不肯。

这件事谢玄之前来淮阴宣旨嘉奖时也向李徽做了说明。

朝中知道此事的人都以为,这件事恐怕从此再也不可能被提及。可谁料想,徐州刺史在8月底再1次上奏,请求为庾氏平反。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件事绝不可能成功的时候,谁料到,司马曜居然同意了,而且谢安居然也同意了。

这件事确实有些波折。李徽的奏折递上去的时候,司马曜便叫来谢安询问,此事该如何处置。其实便是将球踢给谢安,意思是:你瞧瞧,他又上奏此事了。

谢安的态度很简单,压下此事不予理会。谢安的理由很简单,1切以大局为重,不能再这种时候在内部造成分裂和不满。倘若为庾氏平反,其实便等于说当初桓大司马的行为是非法的,而间接的便要扯到废立之事的对错上来。这会引发极大的反应。如今桓氏依旧是大晋的中坚,实力依旧雄厚,这么做的后果必然是糟糕的。

谢安不知道李徽为何要执着于此,他对李徽有些失望。也许李徽是出于对庾氏的同情,认为公义还是必须得到伸张的。但是他这么做,显然是考虑不周,对大局不利的举动。按理说,以李徽的才智,当不至于如此才是。

事情本以为会再次平息下来,可没几天,司马曜又请谢安进宫,谈及此事。这1次司马曜得态度大变。之前司马曜对这件事可是不置可否的,但这1次司马曜明确表示,庾氏必须平反。

“谢公,朕认为,为庾氏平反是对大局有利之事。是向天下百姓表明我大晋朝廷勇于纠错,绝不文过饰非的决心,彰显公道之举。当初桓大司马对庾氏的指控本就有诸多不当之处,这没什么好说的,谢公心里也明白。我们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为庾氏平反,也是弘扬朝廷正气,得人心之举。谢公说大战在即,需要上下团结,朕认为,为庾氏平反,恰可凝聚人心,令百姓知道我大晋朝廷勇于纠错的决心,是件好事。”

谢安很恼火,司马曜得自以为是不是第1次了,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来指手画脚了。但他是皇上,谢安也不能无视他的意见。

“可陛下考虑过桓氏的感受么?考虑过桓冲桓石虔等1干人等的感受么?我大晋还要靠着他们守荆州,守住建康上游呢。臣从未说过这件事不可为,但此刻确实不是时候。”谢安耐心的解释道。

“谢公,朕明白你的意思。既要为庾氏平反彰显公道,凝聚民心。又不能让桓氏不高兴。那么你看,这样可好?朕下旨为庾氏平反,便说当初桓大司马之所以做此决定,是受郗超蛊惑。郗超此人,行事奸邪,怂恿蛊惑,心怀不轨。利用了桓大司马对他的信任,操控了此事。且此人为家族所不容,其父郗愔去世之前,便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郗超也已经死了,郗氏也已没落,那么这件事就让他来背着便是。反正,反正朕知道,对于郗氏,你们其实都是瞧不起的。毕竟郗鉴当年乃流民帅出身……”司马曜说道。

谢安惊呆了。司马曜居然想出了这么个办法来。按理说,司马曜不具备这样的智慧才是。这个办法,可不是他能想出来的办法。还别说,这个办法倒是可行的,其实也没冤枉郗超。

郗超当年作为桓温的谋主,在废立等1系列事件上必是做了谋划了的。此事归咎于他,确实没有冤枉他。

只不过,谢安不明白,司马曜为何会执着于此事。明明可以暂时不用理会的事情。联想到李徽也两次上奏此事,谢安似乎感觉到了些什么。难道说……

谢安做了1番劝解,但是司马曜坚持如此。谢安见难以说服司马曜,又觉得这个办法确实是可行的,所以最终妥协了。

谢安是善于妥协的人,他并不想将自己塑造成1个强势的形象。司马曜是皇帝,他想做些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这件事不至于影响大局,不至于太荒唐,谢安都不会反对。

况且,这件事明显里边有些蹊跷。司马曜坚持,李徽的坚持,都有些奇怪。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反对,便已然不是顾全大局了。桓氏不能得罪,难道司马曜便能得罪么?难道李徽便能得罪么?

那个李徽,已经上奏两次了。若是被他知道,他的奏议两次都是被自己而否定,他会怎么想?他已经离自己很远了,自己并不想推开他。

哎,还是的顾全大局啊。

旨意下达之后,引发了1系列的后果。庾氏平反,则当初被灭族的十几名官员也同时平反。此事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