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晚饭的时候,方明华和王安依坐一起,他说道:“安依姐,好多人都看好你的《长恨歌》”
“对,我也看好你这本。”说话的是韩少工,正夹着一块辣椒吃的香。
果然是湘省人,无辣不欢。
韩少工这次入围的《马桥词典》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但出版后就引起争议,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内的一批人认为《马桥词典》是抄袭南斯拉夫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写的《哈扎尔辞典》。
《哈扎尔辞典》是1984年出版的一部著名,记录了一段曾经存在又没落的王朝的历史。这部的内容纷繁复杂,古代与现代,幻想与实现,梦与非梦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时空倒溯,人鬼转换,扑朔迷离地描述了哈扎尔这个民族在中世纪突然从世界上消失的谜,被公认为一部奇书。
但后面证实,《马桥词典》只是借鉴《哈扎尔辞典》这种辞典体写作,而且辞典体写作早在帕维奇《哈扎尔辞典》之前就已经存在。
文学作品的结构的模仿不但不能算是抄袭,反而是一种致敬。
但这场风波也对韩少工本人以及这部书的出版蒙上一层阴影,能入围世界华语最佳长篇奖,韩少工已经感到心满意足。
至于得奖,他不奢望。
虽然两个好友都看好自己的书,但王安依还是比较清醒,她说道:“也不一定,入围的这五本书,哪一本书不弱啊,特别是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在日本和咱们国内影响也很大。
渡边淳一也来到兰州,不过在另一个桌子上正和雷达他们通过翻译聊的正欢。
这一桌还坐着张平,入围作品《抉择》的作者。
张平和王安依他们同龄,但对于王安依、韩少工这些早在八十年代就出名的作家,张平在文坛上要逊色的多。
他的主要是反映工厂、城市以及官场现实尖锐矛盾,像《血魂》《天网》《抉择》。
这种在前几年以方明华一本《人民的名义》突然异军突起,被冠为现实主义冲击波,被人们所重视。
而张平的《抉择》就是这个背景下写的,以现实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艰难为背景,描述了一群领导干部腐败和广大群众反腐败的激烈斗争。
这种普通读者非常喜欢看,但在文学界诸多编辑和评论家并不是非常看好,能入围最佳已经出乎他预料。
还有一个原因:这本书在去年已经改编成同名电视剧上演,反响很不错,或许这也是入围的原因之一。
所以旁边有人议论,他只是默默吃着菜。
这一切,方明华看在眼里。
他和张平交集不多,只有一次,就是94年《钟山》杂志社在南京举行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会”见过一次。
也就是在那次次会议上,方明华提出了“新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后来包括《人民的名义》,《大厂》《信访办主任》《大雪无乡》《绝对权力》《苍天在上》等陆续问世,包括张平的这本《抉择》。
从某种程度上说,方明华算是这次华语文学奖大赛的半个主人,毕竟这个大赛是他一手创办,所以他看到有些冷落张平,就主动和他聊起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