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815“我不是怀旧,我是要记得。”(1 / 2)

方明华在山下呆了三天才离开。

在这三天里,除了柯冰,方明华还采访了其他一些年轻职工,包括一名去年才进厂的技术员。

和柯冰他们这一代是国家分配工作来到182厂不同,这个叫做王东的青年毕业自西京电子科技大学,是校招时候过来的。

“你对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满意不?”方明华问道。

“说实话,不满意,当初招聘时候说的和现实相差太远,我有一种被骗到这里的感觉。”

王东的坦诚,让其余几个青年笑起来。

“不过,厂里正在搞预警机项目,我觉得在这呆着,还是有前途的。”王东最后又补充了句。

在回西京的火车上,外面一个山洞接一个山洞,车内的光线也是忽明忽暗,方明华想到这几天在182厂看见和听到事。

无论是老一辈孙援朝他们的理想和信念,还是中生代柯冰的迷茫与坚持,以及王东他们这些新生代的希望,都构成了这个三线厂最真实的一面。

182厂是整个三线企业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写三线企业的文学作品寥寥无几,出名的更少,倒是贾章柯在零几年拍了一部《二十四城记》,比较有名。

影片故事主线围绕一个川省航空厂的三代“厂花”展开,通过60年代、80年代以及现在三代“厂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反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和体验。

影片视角比较独特,拍摄方式也很独特,采用纪录片和故事片双片同拍的结构。

但这种拍摄方式也引来许多批评:影片中夸耀的虚构与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其实这种方式已不属新鲜。

更严重的是记录与虚构严重脱节,专业演员分饰的三代厂花非常尴尬。失去了与群众演员的灵活搭配和整体统一,完全处于失控状态的玩火。

更让人诟病的是这部电影名称中的二十四城,虽然导演认为24不仅是地标名,更有1天24小时、中国传统24节气等不同涵意,还有杜甫的“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

但是观众却看到的是他在为这个名为”24城“楼盘赤裸裸的打广告!

不过作为,这些情况都不存在,方明华也没打算写成一部纪实文学,但贾科长以三代厂花这个角度叙述,非常有意思。

可以借鉴这个叙述角度。

这部电影主题,继承了一贯贾樟柯式的追问和反思,有强烈的救世情结和人性关怀,对它深刻指出了体制对个人的伤害,是一部反体制的!

对于这一点,方明华并不太认同或者说并不全对。

作为那个特殊时期,采取那样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我们不能用后世的眼光看待,而一味指责。

写这段历史,正如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所说的:“我不是怀旧,我是要记得。”

通过记录这段历史。

回到西京之后,方明华立刻投入写作当中。

名字就按照182厂的地理环境,起名叫《山上山下》

第一代以刘总的爱人,那个漂亮的复旦大学生的角度,从大城市来到这个偏僻的山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给她难以释怀的往事。

第二代就是柯冰的爱人,这个“厂二代”。这时候时间已经到八十年代,厂里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分流、下岗.工人阶级的骄傲也消失殆尽,一起系列家庭变故。

第三代就用王东做原型吧,只不过变成女大学生,站在新世纪门槛上的她,看着这个早已失去荣光的工厂,衰落中却又孕育着希望,她该何去何从?

四月的天气风和日丽,这季节很适合钓鱼,不过方明华一天呆在家里奋笔疾书,很少出门,这让他几个钓友感到很惊讶。

这家伙,又在家里创作什么惊世文章?

看看去。

今天是周末,两个娃到同学家玩了,媳妇回娘家看望父母,小保姆干完家务逛街去了,这种事方明华也自然不会管,一个人在家里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