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觉得这个小青年是可塑人才,好好学习努力创作,将来能成为一名诗人。
同时领了三块钱的稿费。
这个消息最初是在编辑部流传,但很快就在整个杂志社流传开来。
方明华嘿嘿一笑:“董主编,我觉得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多看书!多写诗,到了你们编辑部哪有这么多时间?”
“哦,这个我差点忘了。没问题!明天我就给图书室的张秀芳说,你可以随意借书!”
诗人的名头太不值钱了呗。
5毛一碗,一个馍5分钱外加2两粮票。
现在投稿人数剧增,特别是诗歌组,经常加班是常有的事,审稿,讨论,有的时候还需要和作者书信交流,忙的不停,还真没有时间写诗。
董墨点了点头。
“那好吧。只是有点委屈你了。”
“哎,小方同志,谦虚是美德,但谦虚过分就是骄傲!这首诗写的相当好,我准备刊登在下一期杂志的诗歌专栏,你同意吗?”
这种情况方明华并不是第一个,像陆遥、王晓新、白描等都是这种形式调到杂志社,审稿是其次,主要是方便他们专业创作。
说着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张纸,上面赫然是方明华写的《春》
“那就太谢谢你!”
“没什么。”方明华笑着说道:“你赶紧下班吧。”
“我觉得我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方明华解释道。
“除了《飞鸟集》还有《新月集》”方明华又补充了句。
“董主编,不委屈,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方明华又说道。
是吗?
“为什么?”董墨有点惊讶。
写了一首三行字的小诗就是诗人了?
“让我去编辑部当编辑助理?不用了,谢谢董主编。”
让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看大门,这算啥事啊。
今天在主编办张丕祥公室里,编辑部的三个领导就为他的事情在讨论,
最后,董墨走了。
董墨兴冲冲走了,临走前还嘱咐方明华多读书,争取写出更好的诗歌来。
当然话题不是方明华是不是诗人,而是如何培养。
这首小诗在《延河》10月份诗歌专栏如期发表,方明华也赶了个时髦,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明华。
“小张同志说是你写的,我有点不信,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相信里,风格如出一辙啊。
原来如此!
但又觉得别人不会同意,所以就临时想了这个办法。
这倒也是
董墨点点头。
方明华的生活并没有发表一首小诗发生多大变化,依旧看着大门,平时没事的就看书,有了董墨的一句话,去杂志社图书室借书就方便许多。
《红与黑》《巴黎圣母院》当然还有国内作家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班主任》
当然生活还是有了些许变化。
杂志社的人进进出出的,好多人都和他主动打招呼,不像以前那个小透明。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