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等赚够了钱,不仅给你炖鸡吃,我再把鸡汤留下来,买肉做肉丸,抓鱼做鱼丸,一起再给你做锅三鲜怎么样?”
“真的啊!”梁生娣唰的起身,激动的不得了。
“那还能是假的嘛!就是可能您得每天多摸两条鱼回来……”
“摸鱼简单啊!回来路上都是鱼,我每天装满了再回来……一会儿就去!”
“……老二你让他离河远点,还小呢!”
“我知道知道!”
……
林国庆快被自己亲妈笑死了,他媳妇儿就用一只鸡,给她妈钓到现在了,又是上山挖笋又是下河摸鱼的,到现在都没啃到过一口鸡脖子,倒是鸡蛋吃了不少。
沈春花午觉也不睡了,拉过盛鱼的盆就去院子里杀鱼做鱼圆去了。
鱼,在水乡人家的地位和红薯差不多,随便抓,到处有,吃不饱又饿不死的时候,没有别的菜,那就只能吃鱼。
油盐都金贵的年代,清蒸鱼水煮鱼吃多了也会腻,那总只能想着法子换着花样去吃。
鱼圆就是这么来的。
把鱼宰杀剖洗净,从尾部沿背脊骨剖成两片,去掉鱼头,劈去脊骨与肚裆,然后把鱼肉洗干净。在鱼尾部用钉将鱼固定在砧板上,用刀刮取鱼泥放到新鲜的肉皮上,将鱼泥排剁至起粘性。
然后将鱼泥放到一个铝盆里,加碗水搅开,放盐,顺同一方向搅拌至有粘性。然后再加碗水搅拌至鱼泥起小泡时,静置5~10分钟。最后再加半碗水,继续搅拌均匀,加入味精、姜汁水搅匀。
这个时候其实放冰箱冷藏一会儿会更好,但是没有冰箱。沈春花感觉这天气温度还行,便随便放了一会儿就进入下一步了。
找个大锅,里面舀入半锅冷水,用手将鱼泥挤成大胡桃似的鱼圆,然后再用勺子一刮,放进冷水里,中小火渐渐加热到水开就行了。
鱼圆易老易碎,锅里的水只要保持这种似滚非滚的状态就行了。
一整个中午,沈春花就收拾了两条鱼,做出来的鱼圆数一数也才50颗,留10颗家里吃,剩下的,看看梁生娣下午还有没有鱼抓回来,有的话一起做了,通通晚上带过去卖吧。
他们这地方,有道传承了百年招牌菜——绍三鲜
据说始于南宋,由当地首富员外府上的家厨首创。他用稽山上放养的土猪肉做成肉圆,将本地的越鸡炖汤,还把一早在鉴湖钓到的鱼做成鱼圆,并加入田野里新鲜采集的各类蔬菜,以及山笋、河虾、火腿等食材用汽锅蒸制。
宋高宗赵构品尝后大呼“鲜哉、妙也”,在得知这道菜的食材汇聚了越州稽山、鉴水及田野之精华后,亲自取名——“绍三鲜”。
当然,这都是相传,具体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只能去问宋高宗自己了。
但越州大地上的人们,的确对三鲜汤一直保持着最高的敬意。
哪怕到了四十几年后,山珍海味都是家常便饭的年代,红白喜事上最后一碗压轴大菜,依然是绍三鲜,那是龙虾鲍鱼都换不来的地位。
不过现在大家还都是一穷二白的时候,吃顿肉都难,更别说加了肉丸、鸡汤、火腿的三鲜了,那都是过年的大菜。
平时嘛,就用清汤鱼圆过过瘾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