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您的喝茶水平真是升级了。”
老林巡视了一番工作室,实木的地面,红木的文房四宝排列得整整齐齐,虽非豪华,却散发着一种不可言喻的权威氛围。
李华勇放下杯子,背倚沙发,双臂轻松地搁在扶手上,面容上满载的是深深的劳累和岁月的刻痕。
“担当越大,压力也就越大。记得当初行动的日子里,这种压力尚未深刻,只觉得活着便是全部。”
他似乎回想起一些片段,坐正身体,望着老林,“咱们聊点其他吧,你这些日子的工作情况怎么样?”
“前不久,跟随武装部的‘牛老大’处理完案件的事儿,直到最近才又归队执行。”虽然职务上有差距,老林仍然对敏感问题保持着一定的谨慎,“我在报告里提过的案子。”
“之前你在内部材料里提到的那个案?没想到,居然是你主导办结的。”
李华勇以为涉及的是李山河的案件,立刻兴致勃勃道:“既能驾驶车辆,又能**破案,这小子简直就是全能的。”
“嘿嘿,这可都离不开导师您的悉心教导。”
老林毫不谦虚,在桌上拿出一包纯白色的香烟。
挑了根递给他,随即自行点燃一根,深深地抽了几口之后,才开始拉开帆布袋子,取出一副工程图纸。
“导师,空暇时间,我尝试研发了一件小东西,希望能接受您的一些建议。”
“图纸吗?”
李华勇略感疑惑地拿过图纸,细看了起来。
最初,他的脸色稍有些漫不经心,然而翻看了两页后,神情便迅速凝重,眼睛像钉子一样盯着图上的每个环节,无法挪开视线。
“借助液压系统实现自卸、侧倾,从而完成货物的自动化卸货流程。”
一边抽烟,李华勇轻柔地解释道:“我记得我驾驶的煤货车,看到那群工人冒险爬到顶部卸煤的情景,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有自动化的手段,他们的危险自然减少。这便是我的设计理念,为了提高运输安全性和效率设计出了这款自卸型车厢方案。”
他猛地拍了几下图纸,“好极了!”
起身走向老林:“华勇呀,你果然是将导师的话牢记在心啊。我们这代的领头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把人民放在首位,理解人民群众之苦、思群众之所求。”
“这款自动卸载侧翻车厢技术含量不算太高,但影响深远。其一旦启用,不仅将大幅提高货物卸载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损耗,并有效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伤亡风险,这是我们努力方向的目标。”
刘国璋的话语逐渐变得充满**与冲动。
如果自制的半挂货车厢得以实现,确实能成就一件重要的创新成果。
不过这项技术能否落地还需经由专业人士深入检验确认。毕竟对于李爱国而言,他是专业铁路驾驶员,对于车辆构造、性能的研究更接近于其个人的兴趣爱好。
而刘国璋则是那个以果断决策闻名的人。
话说到这里,立即将注意力转向他人,快速接通电话,拨出内线号码。等待几秒之后。
五位身着蓝黑式样中山服的研究员步入房间。
他们的特征显着相同,眼镜厚若啤酒瓶底。在座人群中,李爱国发现了老相识——前四方厂工程师董青甫。
许久未相见,董青甫更显清瘦之貌,脸上皱纹更为丰富。
刘国璋随即召开简短工作会议,并手指着手里的图纸道:\"这是某个学生的创意成果,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它的可行性。\"
见状而起的董青甫也认识李爱国了,看着李爱国身旁摆放的热茶杯微笑着说道:\"刘主任阁下,看您身边的年轻人才俊,可否就是我们尊敬的大友——同志李爱国呢?\"
\"你怎么知道?\"
\"记得前些日子我与李爱国先生有过交往,那车斗中的填充物就是他的巧思设计啊。\"
说着,已无法控制对现场关注的目光,立刻拿起图纸,专心端详。
以一名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问题,董青甫的技术水平远超出刘国璋,因此他对于图纸上描绘的概念极为赞赏:
\"结构虽简洁,构思却是极其高明。这真是太妙了!\"
\"当年李爱国先生说你若投入科技领域必将成为行业之光,的确名言成真了呀。\"
刘国璋深知董青甫的性格和背景。老专家总是脾气难解又不易被同事接纳。他出于敬贤之心,在了解董青甫后,特意邀请其离开原四方厂进入研究所,并亲自引导他的职业生涯。
经过的这段时间里,刘国璋总算明白了四四方方的董师傅不被人欣赏的原因。这家伙就像是臭不可闻而又难以移开的顽石,他自以为技术水平高,傲慢地看待一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