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七年,春回塞外草原
大宁农场的军户们开始播种小麦,这是大宁藩国成立国有农场以来第一个春播,朱权早早地就换上了一套粗布衣服,干活自然得有干活的样;
虽然有搞形式主义的嫌疑,但大宁春耕第一锄头必然要由朱权这个王爷来完成,王府的各级官员都得到场,这是农耕民族一年一度的大事,皇帝都要下地,更不要说他一个藩王。
大宁种植春小麦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一般都是三月中旬播种,在播种前耕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华夏种植小麦讲究深耕细作,大面积的耕地主要靠牲口和犁铧,当然没有这些靠锄头也是可以的,但效率非常低。
大宁农场的春耕自然全部使用牲口和曲辕犁,朱权使用锄头只是一种形式,他也不会操作曲辕犁耕地,在他看来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心的人去做才是王道;
所以他象征性地走完程序后,就宣布今年的春耕正式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种地的事就交给农场的军户,他们现在专事农事,产粮高就能立功,多得钱粮,让一家老小吃饱穿暖。
解元郎解缙就要比他专业的多,一身精干的农户打扮,一手扶着犁把,一手握着赶牲口的鞭子,像模像样地犁起地来。
华夏的读书人在明中期前其实都是多面手,很多人都是会种地的,而且以此为荣;
耕读传家这个词就很贴切地反应了古代士绅阶层的生活方式,孔明先生出山前也是“躬耕于南阳”。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精修六艺,腰间挂着剑,习武艺,修德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种地也是其中的一项技艺。
只有到了明中期后的读书人,他们已经不事稼穑,不习武艺,两耳不管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
这样的书生一旦登上了庙堂,很少有人会去管民众死活,他们的脑袋里只有朝堂上的政治斗争,大明中后期就败在这群读书人手上。
望着对农活驾轻就熟的解缙,朱权的心里五味杂陈,封建社会马上就要走上顶峰,同时也是最后的辉煌,再往后就是走下坡路;
最多再过一百年,西方就要超越东方,现在的大明就站在社会变革的十字路口,一旦错过,就会落后西方数百年!
大明的江南,已经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是他四哥取得了天下,就会迎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顶峰,这些萌芽很快就会消失;
大明会关起门来以天朝上国自居二百年,错过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这就是他为什么要跟永乐大帝争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以农为本的封建专制已经过时了。
朱权坐在地上矫情了半天,一直到解缙犁完一方地后来到他的面前;
他犁地自然也是走形式,差不多了就得上来陪宁王殿下,干活的事还是交给军户才是正道。
解缙是识货之人,他一上来就兴奋地对朱权说:
“殿下,这个生产兵团和国有农场制度的确很好,这样大面积地集中耕作土地,会大大提高军户的管理效率;
原来需要8万户种的地,现在6万户就够了,如果加强精耕细作、田间管理和虫害防治,下官预计今年的粮食产量至少可以提高两成!”
朱权调侃地说道:
“先生现在不担心吾抽走两万青壮后,粮食大辐减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