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重生以来,终于又挖到一条大鱼,还是挖的是四哥的墙角,此消彼长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他随手就把大宁的政务甩给了解缙。
虽说现在的解缙还很青涩,离大明首辅的最高输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大宁也没多大,军民全加起来也就几十万人,管理起来也是游刃有余,权当是给他练手了。
确定了大方向后,大宁卫所开始变革,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军方的阻力,他还说服了宁王三卫都指挥使徐文清给自己站队,提前跟那些指挥使、守备、千户等高层做好了沟通,达成了利益上的补偿协议。
大宁藩国的军队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宁王的护卫,这是洪武帝给所有的藩王准备的护卫力量,人数在数千到二万不等;
大宁这边就是宁王三卫,每卫是5个千户所,加上一些杂兵,每卫约6千余人,总兵力接近2万人,其中骑兵1万,车兵6千都是正规军,这是宁王府的核心战力,都指挥使是徐文清。
第二部分是大宁藩国辖区内的卫所,卫所管理大量的军户,他们专门承担兵役,士兵享有月粮和布帛钱钞等赏赐,管理他们的机构就是卫所;
洪武帝为了保证大明兵役、徭役、田赋以及丁银收入的实现,把全国民众划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四类。
大宁是边塞,40余万人口以军户为主,战时打仗,闲时种地,一户出一名兵丁,世袭制,祖祖辈辈都得当兵打仗,父亲打不动了,儿子顶替。
这些军户加起来最多可以出动8万人左右,这个人数不定;
第三部分就是隶属于朝廷的边军,受宁王节制,战时也是可以征召他们打仗的。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就是朵颜三卫,他们是内迁的蒙人,防区在大宁藩国内,受宁王节制,其实是跟第二部分一样的,都是卫所,只不过他们属于大明的羁绊地。
在大明如建州女真、西藏等都属于这种性质,大明有实力的时候,他们是大明的一部分;
大明一旦没有实力完全控制他们了,他们就会反叛,成为大明的隐患,这也是朱权为什么要在朵颜三卫上下力气的原因所在。
朱权依稀地记得,大侄子削藩动燕王之前,为了剪除他的羽翼,首先动的就是大宁;
宣宁王入京面圣,朱权推脱,朝廷就削去了他的护卫,将宁王三卫这支核心战力收回朝廷,使得宁王没有了核心力量,这才导致燕王进攻大宁时,朱权毫无反抗力。
朵颜三卫一看宁王没权了自然就倒向了燕王,朱权无奈之下也投了燕王;
为防止几年后出现这样的局面,拥有上帝视角的朱权就开始提前破局,这次的军制改革也是针对这个来的,他要在大侄子对他动手前完全掌控大宁三卫和朵颜三卫,将他们变成只忠于自己的常备军!
为了不引起他老爹的注意,他先对辖区内的卫所进行改制,在8万军户中择优挑选了将近2万人,组成3卫;
他们不再从事农事,平时训练,战时打仗,每月领取的军饷是普通军户的三倍,都指挥使由他兼任,指挥使、千户、百户择优任免。
等到宁王卫的学员毕业后,就会充实到其中,先从小旗官做起,再用几年时间将原来的百户、千户替代;
而原来的百户、千户全部晋升,每个人给个将军虚职高薪养起来,这样这支军队就会被宁王卫的学员全部掌控。
朵颜三卫、大宁三卫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让宁王卫的各期学员去替代原来的小旗、总旗、百户、千户,从而完成对朵颜三卫和大宁三卫的掌控;
有了这九卫完全忠诚于他的军队,加上超越这个时代的军制、训练方法、作战方式、保障体系和武器装备,就可以与燕王和朝廷掰手挽了!
新成立的三卫为了不引起他老子的警觉,并没有另外给起名字,而是沿用原来的名字开平卫。
剩下的军户全部划入生产建设兵团,对外自然还是称卫所,将大宁藩国内所有的土地划分成十个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