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五十章 历史的轨迹(1 / 2)

刘继兴静静的站在湖水边,这里也算是皇城西湖的边沿小道,自从先帝刘晟去世后,在征得刘继兴同意之后,西湖药洲变成了唐大师唐裳修行的地方。当然,后来搬过来的还有当天刘晟宠爱的马敏,她选择了跟随唐裳习道,刘继兴没有干涉她,也没有对兴王府马家施压。

刘继兴没有让人去打扰他们,也不想打扰他们所谓的修行,毕竟皇城里住地方太大了,自己也不缺那些地方。如今天气在南方逐渐变得热起来了,刘继兴每天要应付的事情太多,参与的事情也多,平时都几乎比较忙,今天难得有一点点时间,便避开了一大帮人,出来散散步。

其实,刘继兴是想好好捋捋这段时间,自己进行的一系列计划,和清晰的分析一下自己撒下去的庞大的网,看看自己如今能不能够拽在手里,或者随时的收放由心。

一个是海上的行动和势力扩充,基本上达到了自己想要的要求。在后世发达时代里,都有很多国家力不能达的发展海军,何况在这个没有机械动力的时代里。在自己的想法和指示下,大汉国船棹使伍彦柔正在进行着实验,那是一些连他自己从来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东海和后世黄海一带沿海,虽然有着复杂的势力群体,但是介于这个时代的整体水平,水军还都只能在近海周旋。在自己强大的楼舰火力下,以羯可船长为主的自己的船队不断出击,已经肃清了海上的大大小小剩余势力。真正的让大汉国的船队,做到了海上霸主的姿态,虽然这个势力还不能完全公开,但是刘继兴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了。

东海沿线比较大的岛屿,在自己清晰的线路指引,和有目的的出击下,乔装海盗的水军基本上都强行登陆,或者公开的占领了。船队水军更是在高丽、周国、唐国、吴越国、闽国接壤和拥有的海岸线上,强势取得了主要的主动权,和深水港湾。随时可以对自己的行动,起到重要的帮助。

如果是以前,刘继兴绝对不会相信,自己可以养得起这么庞大的船队、水军和各式战舰。但是事实证明,自己以把刘家的钱花光的原则,和以战养战、以战养人的战略,解决了这个重大的问题。而且水军队伍得到了更大的锻炼,不但培养了一大批水军将领,而且水军实战能力大大提高增强。

再有就是对南海的开发,可以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汉国现在不但完全控制了海南岛的原住民族,而且开发出来了南海岛周边海域,和南海诸国交往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前景。现在这些小国不但知道了大汉国的厉害,还纷纷想依靠大汉国。

当然,在海南岛的开发上,刘继兴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大力支持,这个人就是大汉国另外一个异姓王,当代薛王李玮素。

说起薛王,可能很多兴王府的人都知道。但是说起薛王李玮素,可能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在兴王府,薛王是一个符号,一个前朝的王族。至于薛王是哪个人,估计都没有几个人认识。

因为,在几十年前,那还是在前朝唐末的时候,如今的兴王府还没有建立,那个时候统称为广州府。如今的兴王府在那个时候,还归属岭南节度使管辖。因为天高皇帝远,再加之本来就属于野蛮之地,朝廷几乎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出镇,何况是作为皇室贵喓的皇家子孙。

当天广州岭南的节度使刘崇龟病故,这一年恰好是唐末昭宗乾宁二年(895)。朝廷那个时候完全没有能力管辖天下,各地的军阀割据势力各自为政。偏偏皇室子弟因为几百年下来,发展的支系众多,皇帝为了李氏皇朝的未来,还是隆重的派遣了玄宗皇帝的弟弟,薛王李隆业的后人李知柔来广州任职,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一则这可以显示朝廷对宗室的厚待,二来自然是无力显示朝廷的威力。虽然不一定有人会卖皇族面子,但是这个时候至少还没有谁傻到会公开反对朝廷。

于是,作为宗室子弟的李知柔捡了个好彩,万里迢迢的从长安来到鸟不生蛋的岭南,来接替死去的刘崇龟,不但风风光光袭爵薛王,而且作为了岭南节度使的实权亲王。

当时刘崇龟手下有两个牙将卢琚和谭弘玘,他们根本不认识这个薛王李知柔是谁?也不太想听从皇帝的命令,当然主要还是卢琚舍不得手里的权利。他们大胆的借口城内无居住之地,把薛王李知柔这个亲王节度使拒之门外,可能也只有在这个时代,何况是偏远的岭南会出现这种情形。

卢琚和谭弘玘两个人狼狈为奸,操纵了岭南的民政军权,更是无视周边的一些同僚的愤慨。先是以卢琚亲自的口令,刘崇龟的名义分配各地防务,当然是远和近吓的手段,更是让谭弘玘镇守端州拱卫广州。

辉煌的大唐盛世不再,作为末世王爷也真是可怜,卢琚堂而皇之不让进门后,李知柔就真的只据在城外居住。因为长安肯定是回不去了,走又心不甘,李知柔只有可怜的等待,等待老天开眼。

而当时刘继兴的伯祖父,也就是后来的大汉襄皇帝刘隐,他当时是封州刺史、右都押衙,他一直负责贺江一带的军事防御。他听到这件事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看起来跟自己毫不相干,可是往往有些事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乾宁三年(896)底,准备好的刘隐主动起兵,一路沿着郁江(西江)东下直杀端州。谭弘玘早就听过这个年轻人的威名,何况刘隐手里有一百多条船,兵力几万以计。谭弘玘自然不想和刘隐厮杀,看着刘隐年轻有为,便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隐,以此来稳住刘隐。

谁知道刘隐也正好将计就计,晚上带人混进了端州,顺利擒杀了谭弘玘,完全占领了端州后,更是顺流直下广州府。卢琚一看就急了,死守广州想耗住刘隐不成,被刘隐没有几天就攻破斩杀。

然后刘隐自己大摇大摆做了岭南兴军司马,再使人把不得志的薛王李知柔迎接联系上,说了一番堂而皇之骗鬼的人话,把李知柔迎进了广州府。于是,自后广州的实际控制者,军政财权全部都在刘隐手里。李知柔便在广州城享福,挂着亲王节度使头衔,日子过得不错,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听自己的。刘隐对这位薛王也很尊敬,反正大权在自己手里。

但是就因为广州这次唐末岭南大战,又因为广州是岭南节度第一大镇,战略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为刘隐在岭南立足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刘家皇朝的建立树立了威信。

李知柔坐在广州享福,还是唐皇朝名正言顺的亲王。虽然有刘隐在后面发号施令,但是至少公文上都是薛王的名字,几年下来两个人关系处得不错。可以说是各取其需,也自然是宾主皆欢。

但是此时却有人眼红了,首先就是韶州刺史曾衮,他在唐末的光化元年(898)底,做了岭南各州军阀的出头鸟举兵南下威慑。这里面还有广州牙将王缭的参与,他也调水军想和曾衮里应外合,刘隐也算见过大世面的,不但有所准备而且根本不怕。

史料把这次行动记载得简洁有力:“一战破之!”

人头拿下,地盘轻松收下,版图自然扩大,刘隐好不得意,也让李知柔明白一个道理,在岭南混没有刘隐不行。何况自己这个亲王,似乎比京城那些王爷,看起来似乎强太多了。周围的老百姓都知道广州城里坐着的是薛王爷,天下还是咱李家的,虽然这个地盘有点偏。

光化三年(900)十二月,李知柔病死任上。精明的刘隐自然主动上报朝廷,想立李知柔随行广州任上的一个儿子。但是昭宗皇帝李晔同志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没有同意刘隐这个实权军阀的要求,而是委婉的慰问了刘隐同志,派遣同平章事徐彦若来接替。

其实,昭宗皇帝也明白,徐彦若来了也是白来,广州肯定早就是姓刘了。不过那个时候,刘隐还是要借助朝廷提高自己的威望,还是不敢当着天下人翻脸。果然徐彦若顺利的到达广州,刘隐还是很客气的招待了徐彦若一行。

徐彦若到了一看情形,便非常知趣的配合,从来不给刘隐找麻烦,平时经常应约和刘隐聚聚,也去看李知柔的儿子不说,还上书给昭宗皇帝晋升刘隐为节度副使,顺带也关照李知柔那个没有走的儿子,推荐他任职等等。

昭宗皇帝自然开出空头支票,这边升了刘隐不说,还给李知柔的儿子加了个郡王,也不招呼他回京城长安。刘隐这个时候地盘还不大,身边的势力虎视眈眈,好在徐彦若只待了一年,就和李知柔一样走了。临死还给刘隐在昭宗皇帝面前说了好话,让刘隐做了岭南节度留后,这年刘隐才二十八岁。

后来事情就和历史发展一样,唐皇朝在朱温的搅合下完蛋了。李知柔的一支后代因为留在了岭南,逃过一劫反而没有被朱老三灭族,而且一直挂着薛王的爵位不变。

再后来刘隐、刘岩兄弟控制了岭南,扫荡了周边大大小小的势力。刘隐早早的去世后,他弟弟就是刘继兴的爷爷,大汉国建国皇帝刘隐的弟弟刘(岩),继续善待李家子孙,登基的时候还不忘,拜李知柔的孙子李枕为薛王,成为大汉国几个异姓王之一。

虽然,如今几十年过去,皇位也到了刘继兴的手里。但是,作为异姓王的李氏居然没有消失,而且当代薛王的李玮素十分聪明。他在刘晟手里他就只做太平王爷,而且投其所好的开辟了许多商行赚钱,其中大汉有三分之一的海运生意是薛王府的。但是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每年薛王府三分之二的收入都进了刘晟的口袋。

常年在海上贸易,薛王府对海南岛和南海的掌握还是很有力度,尤其是刘继兴接受让阿巴斯负责海运后,薛王李玮素聪明的全力和刘继兴合作,更是让刘继兴在海南站住了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