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迁都绝对不是什么小事,不到万不得已肯定是不能干。
中原沦陷之后,司马氏的朝廷正宗其实基本是陷在了中原,是由琅邪王氏扶持其中一个宗室逃到南方,又由众多的世家支持才在建康重立朝廷。
东晋小朝廷选择在建康建立都城尤其必要原因,首先是建康曾经作为东吴的都城,该座城池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既然东吴选择在这里建立都城也必然是有地理优势,最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世家还想着反攻中原。
建康临近长江,水运交通异常方便,对于反攻中原是一个理想的暂驻都城,再来是“衣冠南渡”的世家认为再往南实在是太过蛮荒,逃来南方的世家大多是止步于建康就不愿意向南再踏出一步。
永嘉之乱后,聚集在建康的世家数量多到恐怖,直接让建康成为一座逼近百万人的大城,更使得原先的城墙成为内墙,迫使东晋小朝廷需要修筑新的城墙进行拱卫。而实际上将近三十年过去了,一直要修的城墙也只是修了部分,等于是建康的城防存在很大的漏洞。
反正不是第一次迁都了,对于再次迁都抵制的情绪是有,但情势恶化之下其实对于大多数世家属于还能接受,总好过是待在原地等待灭亡。
是否迁都是在争论之中,各大世家其实是比较懵,只有三大门阀好像对迁都挺有兴趣,今天还是第一次公开进行谈论,还是在朝堂之上就那么议论。
司马皇室就是一块招牌,是不是要迁都是门阀和世家说了算。司马皇室同不同意迁都都无所谓,门阀和世家仅仅是在做出决定之后通知一下就算了事。
比较诡异的是,作为话事群体的三大门阀决定迁都,可是要迁往哪里还没有拿出一个定数。按照三个门阀的势力划分,新的都城会落在哪里,那么东晋小朝廷能在这一次浩劫中再次挺过去,都城处于势力范围的门阀肯定是要再次坐大。这样一来的话,新都城要定在哪里成了新一轮的角力点。
小皇帝是个连奶都还没有断的小屁孩,司马皇族又衰弱到十分不堪的地步,他们这一块招牌被高高地悬挂而起,要不是为了忽悠普通百姓,各个门阀和世家估计连偶尔擦一下招牌的兴趣都没有。
司马皇族原本是要指望一下褚氏一族,可是淮南战场让褚氏一族损失惨重,身为皇后的褚蒜子被无视之后是气得够呛,作为国丈的褚裒参与讨论说了好几次话根本没人搭理。
“总之建康是绝对不能再作为中枢!”桓云是在场门阀之主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压下了所有声音,说道:“汉军舰队十分庞大,我军水师难以与之交战。前一段时间汉军舰队来建康附近耀武扬威,下一次说不准汉军会直接登陆。”
王氏门阀和谢氏门阀在淮水之战也是损失惨重,尤其是谢氏门阀的损失最大。家族私兵的损失导致的直接现象就是说话的力量减小,还有大量家族私兵的家族说话才能大声。
并不是说桓氏门阀现如今成了东晋小朝廷治下的第一门阀,才导致桓云可以变得气势凌人外加说话大声,是作为桓氏门阀家主的桓云一开始就不同意谢石率军渡过淮水。事实证明了桓云的睿智,损失惨重的谢氏门阀没有与之争辩的底气,王氏门阀有点要保持中庸不想过多发声。
桓云想要的迁都新址是会稽郡的山阴,那里当然是桓氏一族力量比较强的地方,再来是会稽郡自西汉就得到长足的开发,人口和农业有基础不说,地形上面也适合构建防御。
王氏门阀对桓氏门阀的意见是反对,给出的理由还相当的充分,扬州东面海域上面游荡着汉军的舰队,目前吴郡和吴兴郡已经有汉军登陆并且四处袭扰,会稽郡其实也是濒临海岸线。汉军能登陆吴郡和吴兴郡,难道就不能登陆会稽郡?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桓云难堪地盯着王羲之,僵硬地说:“那倒是说出一个可行性的新址出来。”
“其实……”谢裒先咳嗽几声,声音不是那么大的说:“现在最紧急的是商讨怎么防住汉军……”
如前几次那样,可能是他因为病种的关系说话太小声,也可能是谢氏门阀损失惨重之后被轻视,他的话根本就没有人接腔。
“西南糜烂,汉军兵锋已经抵达临湘,荆州不可去。江州亦是汉军兵锋所指的方向……”王羲之做出思考的模样,可实际上该选择什么地方家族中早有定论,他是沉吟了一下,说出自觉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或可先迁移前往南1昌,看战事发展再决定是否向广1州迁移?”
南1昌是江州的豫章郡首府,以目前汉军的动静来看,它离西北面的汉军超过六百里,离北面的汉军该是有七百里。
广1州目前就是一个真正的蛮荒之地,那边诸蛮和诸越的人口占了大多数,被选上新都城的候选方案纯粹就是距离够遥远,而遥远可以为众人带来安全感。
褚蒜子是一个很有文采的女子,她突然想起了谢道韫从邺城寄来一封信里面的一首诗,诗里面描写的不就是她目前所看到的场景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鸡鸣狗辈(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褚蒜子其实知道这首诗有些不对劲,显得不工整之类不说,谢道韫所处的环境也不该写这么一首。她现在只想嘲讽,念的声音也就大了一些,引来堂下众人目光注视后,冷笑说:“汉王岂是一个肯只占半壁江山之人?”
别忘记汉军是在什么情况下南侵,汉国目前还在北方与石碣赵国连番大战,与慕容燕国也是在辽东打得火热朝天,甚至是还有闲工夫派兵去关中教训氐族苻氏一家子。
褚蒜子的一句话问得很清楚,要是刘彦没有虎吞天下的野心,那么汉军就不会在多处开战之后还南侵。她只差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迁都什么的能别干就别干了,集中所有力量和汉军拼出一场胜负,败了各安天命,胜了是要苟延残喘还是迎来新的辉煌。
之前那首词是有人听清楚有人没有,面对当朝太后的突然爆发,众人还是很给面子地停下谈论注视而去。
“诸君!”荀蕤是荀氏的二玉之一,他是荀羡的兄长。此刻他在振臂,大吼了一声吸引注意力,以沉稳的语气说:“迁都乃是伤筋动骨的大事,不迁都或许可以奋力一战,一旦迁都则可能一溃千里。诸君还要慎重!”
桓云是在回忆褚蒜子刚才都念了什么,拼拼凑凑将诗凑完整之后,是用着非常怪异的表情盯着将小皇帝护在一侧的褚蒜子。
的的确确,晋军是有点招架不住汉军的意思,但是想要将一座都城的百万人口进行迁移,别说是战时了,哪怕是和平时期也不是那么好搞,那么三大门阀为什么提议迁都就显得很有意思。
大多数世家反对迁都,他们之所以反对不一定是要与城池共存亡,是家业什么的就在这里,去了新的地方不说一无所有也该只是带些财帛,要不怎么说每一次搬家都是一次伤筋动骨的大事。
没有人回应荀蕤,不是因为他的弟弟荀羡在汉国成了刘彦的秘书郎,更不是因为他身份和地位不足够,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个时候稚嫩的童声响起,那是小皇帝司马聃扒着褚蒜子大裙子,用着奶声奶气的声音在说:“母后,朕饿了。”
本来在看褚蒜子的众人,视线转移到司马聃身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司马皇族宗室比较突然地当堂嚎啕痛哭。
谢裒一直都是显得有些六神无主,他刚要开口说话,却是眼角捕捉到大殿之外的长道有一人奔跑而来。
来人跑得很急很快,看穿着该是宫殿将校之一,到了门边被守门卫士给拦下来,也就大呼:“伪汉发来伪王亲笔国书!”
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刘彦并没有派遣使节团,是让长江的舰队直接就在岸边绑在箭上射给晋军。
一下子只要是一个人都将目光看向那名将校高高举起的一卷绢书之上,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眼神,少不得是要伸长了脖子再满满都是好奇。
褚蒜子还没有开口,原本乱了班列的文武百官像是被上了发条那样各归班列,短时间内朝堂看上去竟是恢复了次序。
来人就是小跑着入殿,直至靠近龙庭才单膝跪地,他低下头双手高高地举起了那一封明显已经拆过的绢书。
所有人的目光先是全部看着被高高举起的绢书,几乎是同一时间又看向位于阶梯之上的褚蒜子。
不遣使臣而发国书,不管是在什么年代其实都是不合适,令人十分怀疑那封绢书的来历,按照道理是不应该送到宫城,更不应该出现在朝堂之上。
不过,东晋小朝廷从来都不像是一个国家该有的样子,什么事情应不应该发生看的是几大门阀或是那些一流世家允不允许,导致突然出现这么一幕是让众人心里不得不思考谁在主导。
“呈上来。”
褚蒜子是对宦官发令,说话的同时不断扫视谢裒、王羲之、桓云,少不得还会看向那些世家子。她接到的是一封看着滚筒状的绢书,深吸一口气才张开注视,看完之后原地安静站立很久,使得
绢书是被绑在箭矢上射出,自然就是卷成了筒状,哪还能是张开。上面的话其实只有寥寥几个字,写着“降或战”,再来就是“元朔四年八月初八”,盖着一款印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褚蒜子刚才是专注在辨认那款印章的图案,讲道理东晋小朝廷就是一个“白板朝廷”,自先秦传到西晋的那块国玺早就遗失,可是关于和氏璧制作而成的传国玉玺该是什么样有明确记载,尤其是明确记载缺了一块。
传国玉玺是汉国在襄国那边清理石虎国库的时候被发现,至于石虎是怎么得来无法得知。汉国是经过一再确认才鉴定得到的传国玉玺是真货……,好吧,其实哪怕是假的,只要汉国说是真的,那么就是真的。而刘彦得到的传国玉玺还就是真的。
盖在绢书上面的印章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边角上有褶子,不是盖上之后被折,是印上去的时候就存在褶子,直接就是让褚蒜子呼吸沉重了几分。
褚蒜子没有开口说话,是在观察下方的文武百官谁不对劲。问题是她怎么看都觉得没一个对劲的人,其中就包括一样是眼巴巴等待答案的褚裒。
“太后……”褚裒是被后方的不知道谁推了一下,下意识地开口说话,反应过来迟疑地问:“伪王的国书……”
褚蒜子念出国书中的每一个字,就是没有要公示的意思。她并不蠢,知道刘彦发来这么一封国书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不是真的在劝降,就是展示一下传国玉玺在手上。而传国玉玺被刘彦得去,是她怎么都不能泄露的消息,问题是不知道那封绢书多少人看过,又该怎么去封锁消息。
“太后!”桓云走出班列,说道:“请将伪王国书传阅众臣。”
褚蒜子立刻就是用锐利的眼神看向桓云,她认为只有知道国书上都有什么的人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为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刘彦得到了传国玉玺。
就在褚蒜子考虑是不是不顾后果命宫殿卫士将桓云拿下的时候,谢裒和王羲之等等几个很有份量的人也是先后开口,直接让褚蒜子失去方寸。
褚蒜子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文武百官根本就没一个靠得住了,哪怕是身为自己父亲的褚裒同样靠不住,一切只因为司马皇室遇到了曾经孙吴遭遇的事情,文武百官投降只是换个主子,身为统治者家族一降必然要死于非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