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延伸以后,三四六团开始冲击,几千名战士高喊着杀声冲上了大冰河。敌人的残余火力点开始复活,弹雨泼扫过来。开阔的江面上无遮无挡,没有一点可以利用的隐蔽物,战士们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迎接敌人的子弹,义无返顾。不断有人被敌人的子弹扫倒,无声无息的倒在了冰冷的临津江上,在酷寒的低温下,他们的尸骨与鲜血迅速和冰面结为了一体就再也分不开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倒下了多少战士?谁也说不清楚,可能数字永远是一个迷,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有许多人的尸骨到现在还不知道在葬在何方,不知道葬在何方!!!深山、密林、冰河或者被炮火犁开无数遍的阵地上——魂兮归来,祖国的勇士们。战斗越发激烈,先前完好的冰面上现在到处都是冰洞,有的战士卧倒在冰面上用机枪对敌人的火力进行反击,可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寒冷就把他们和冰面冻结在了一起,再也起不来了。跟随部队一起冲击的李勇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大声呼喊让战士们不要随便卧倒射击,在进行火力反击的同时先向身子底下垫上几把稻草,这样就能有效防止被冻结在冰面上起不来的现象。到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先前谁都看不上眼的稻草还真是个好东西,没想到能起这么大的作用。不但穿草鞋能防止滑到,还能防止被冻结在冰面上,关键时刻几把稻草就能救活一条人命。给前线部队运送大量稻草是李勇的建议。稻草看似不起眼,可是却能起到大作用,有过后世经验的李大副部长当然知道它的好处。为了能最大限度的隐蔽自己的意图,志愿军的主要攻击部队都是提前好几天就进入了出发阵地。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猫在坑道和战壕里要坚持几天几夜可不是个容易事,不能轻易动弹不说,还不能生火。部队吃不到热饭,喝不到热水。加上肚子里的油水不足,因低温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急剧增加。战斗还没开始部队就出现大量减员,这还了得,志愿军没有现代化的装备。也没有象美军那样防寒的鸭绒睡袋,就只好用土办法来抵御寒冷了,稻草就是一个很好选择。有了大量的稻草就能让战士们在身子底下铺上厚厚的一层,钻进堆满稻草的战壕和坑道里,对保暖和抵御寒冷都很有效果,后来有的战士说怪话,说钻在坑道里跟他娘的“豆储子”差不多(东北地区的一种鼠类动物,以能打洞和储备粮食闻名,学名应该叫搬仓鼠)但不管怎么样。起作用就是好东西,就象后世一位伟人说过的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这就是李勇在战前坚持要向前线部队运送大量稻草的原因。隐蔽的时候能防寒,战斗的时候能救命。部队快速向前,所有的战士都明白,只要能过了这条大冰河,只要我们的脚步能踏到坚实的土地上,胜利就到手了。可是,大冰河实在是不好过。敌人也深深的明白这一点,这是他们最好的反击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所有能复活的火力都在向冲锋中的部队射击。小分队和三四六团的战士们夹杂在一起,在大冰河上冲锋,从敌人阵地上发射过来的弹丸在身边飞过,每个人每秒钟都有无数次被击中的可能,死亡成了家常便饭,子弹和*接触迸发出来的是鲜红的血花,时隔近年的独-立旅又一次有了伤亡。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打仗就不可能没有牺牲,呼啸的子弹可不管你是谁,战士们到是不怕死,可是他们的旅长也在小分队里,和他们在一起冲锋,旅长要是有了一差二错可怎么办?怎么回去向总部首长交代,不用说总部首长了,就是咱政委那一关也过不去。小分队从日喀则出发的时候王成德政委说什么来着,要确保旅长万无一失,如果有差错就要他们几个负责的连排长提着脑袋来见,可是现在的情况实在的太危险了,危险万分。连长李玉明带着几个战士始终跑在李勇的前面,用身体给自己的首长做掩护,就连何翠花这个丫头也不声不响的在李勇身前几步远的地方冲锋,李勇知道,他们是不想自己死掉,是在用生命保护自己,可这总归不是一个好办法,敌人的机枪火力寻找的就是人最多的地方,人越聚集也就越容易遭受较大伤亡。“李玉明,别在老子前面瞎晃荡,把机枪都拖过来。”小分队的编制里有一个重机枪班,配备有五挺马克沁重机枪,机枪班的战士们也在冲锋的队伍里,不过,因为负重的原因,他们和炮班拖在队伍的最后面。听到李勇喊声的李玉明赶忙跑过去把机枪班带了过来,二十几个战士五挺机枪都到齐了,没有多余的废话,李勇告诉战士们,马上在江面建立一个发射阵地,把敌人的机枪火力压制下去,掩护部队冲锋。旅长有命令当然要立即执行,情急之下的战士们把背包卸了下来码在一起当掩体,就在大冰河的中间临时建立了一个重机枪阵地,五挺马克沁喷吐出了火舌,密集的弹雨向对岸狂扫。马克沁重机枪的缺点是重量太大,全枪重超过五十公斤,部队突击的时候不便于携带,但正是因为它的重量,马克沁的火力连续性和稳定性都很好,由五挺马克沁重机枪组成的火力网封锁住了上百米的一片区域。小分队的战士全部是从旅里挑选出来的老兵,重机枪射手也是,都是有经验的老机枪射手,重机枪打的又刁又狠,准头很高,成串成片的子弹眼看把几个敌人的火力点压制住了,对岸联合国-军的阵地上火力明显减弱。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李勇告诉机枪班的战士们,想办法坚持两分钟,只要能坚持两分钟,三四六团的尖刀部队就能突破上岸,只要部队一上岸,敌人再想阻止志愿军就难了。冲,冲,三四六团的尖刀部队已经冲过临津江的江心了,可是突然几发炮弹连续打了过来,把三四六团要突破的江面上炸开了一个大洞,几个战士滚了下去。有过战场经验的老兵从弹道和炮弹发出来的声音都能判断出这是敌人前沿部队的迫击炮火,是在我方火力准备下还剩下的残余炮兵。迫击炮是小口径炮,与那些大口径重炮的威力没法比,可是这种炮也有自己的优点,携带方便,发射速度快,没有射击死角。正是这几枚迫击炮弹,把三四六团的冲击道路上炸开了一个几米长的大窟窿,江水翻滚着冒了出来,几个临近冲锋的战士也一头掉了下去。这是一种突发的战场情况,三四六团的战前会议里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部队还是有准备的,只见这几个掉下江的战士大声喊着:“梯子,快把梯子抬过来,快。”在呼喊声中马上有人抬过来一架长长的梯子,两头一搭架在冰河上,一个简易的战场浮桥弄好了。梯子是志愿军的一种常备工具,可以用来架桥还可以用做城市攻坚,作用很大,所以部队突击的时候都有部队抬着做为备用。在横飞的弹雨中,一个简易浮桥搭好,后续冲上来的部队踩着梯子迅速通过,可是这时候一个事前没有想到的困难出现了。因为被炸开的冰面很宽,造成浮桥的跨度太大,人一踩上去梯子的中间部分受力过重后很不平稳,有好几个战士在通过的时候又掉了下去。几个掉到水里的战士搭好梯子后正拼命向冰层上面爬,因为气温太低了,在极为寒冷的环境下人泡在水里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他们要赶快爬上来,只要能及时爬上来再换上一身干衣服就能继续参加战斗,否则生命就危险了。冰层上也有战士正在帮助这几名掉在水里的战士,要尽快把他们拉上来,可是这几名正爬在兵面上的战士看到了浮桥的不稳定,看到又有人掉了下来,他们推开了冰层上战友的手,转过身向浮桥冲了过去,在刺骨的冰水中用自己的肩膀把浮桥抗了起来。抗住,一定要抗住,否则江中心的大冰窟窿对冲锋中的部队威胁太大。大部队在迅速通过,无数个战士从他们肩膀抗着的浮桥上通过,李勇带着小分队也一样踩着浮桥冲了过去,李勇仿佛听到了站在水里的几名战士牙齿互相打架的咯咯声。副连长何翠花边跑边扭头喊:“同志,赶紧上来呀,我来拉你们。”几名站在江水中的战士一声不吭,只是用眼神示意他们肩膀上的战士,别管我们,快通过。李勇心里清楚,这几名只露出脑袋的战士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们是在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力量来支撑自己。(未完待续)
炮火延伸以后,三四六团开始冲击,几千名战士高喊着杀声冲上了大冰河。敌人的残余火力点开始复活,弹雨泼扫过来。开阔的江面上无遮无挡,没有一点可以利用的隐蔽物,战士们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迎接敌人的子弹,义无返顾。不断有人被敌人的子弹扫倒,无声无息的倒在了冰冷的临津江上,在酷寒的低温下,他们的尸骨与鲜血迅速和冰面结为了一体就再也分不开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倒下了多少战士?谁也说不清楚,可能数字永远是一个迷,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有许多人的尸骨到现在还不知道在葬在何方,不知道葬在何方!!!深山、密林、冰河或者被炮火犁开无数遍的阵地上——魂兮归来,祖国的勇士们。战斗越发激烈,先前完好的冰面上现在到处都是冰洞,有的战士卧倒在冰面上用机枪对敌人的火力进行反击,可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寒冷就把他们和冰面冻结在了一起,再也起不来了。跟随部队一起冲击的李勇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大声呼喊让战士们不要随便卧倒射击,在进行火力反击的同时先向身子底下垫上几把稻草,这样就能有效防止被冻结在冰面上起不来的现象。到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先前谁都看不上眼的稻草还真是个好东西,没想到能起这么大的作用。不但穿草鞋能防止滑到,还能防止被冻结在冰面上,关键时刻几把稻草就能救活一条人命。给前线部队运送大量稻草是李勇的建议。稻草看似不起眼,可是却能起到大作用,有过后世经验的李大副部长当然知道它的好处。为了能最大限度的隐蔽自己的意图,志愿军的主要攻击部队都是提前好几天就进入了出发阵地。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猫在坑道和战壕里要坚持几天几夜可不是个容易事,不能轻易动弹不说,还不能生火。部队吃不到热饭,喝不到热水。加上肚子里的油水不足,因低温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急剧增加。战斗还没开始部队就出现大量减员,这还了得,志愿军没有现代化的装备。也没有象美军那样防寒的鸭绒睡袋,就只好用土办法来抵御寒冷了,稻草就是一个很好选择。有了大量的稻草就能让战士们在身子底下铺上厚厚的一层,钻进堆满稻草的战壕和坑道里,对保暖和抵御寒冷都很有效果,后来有的战士说怪话,说钻在坑道里跟他娘的“豆储子”差不多(东北地区的一种鼠类动物,以能打洞和储备粮食闻名,学名应该叫搬仓鼠)但不管怎么样。起作用就是好东西,就象后世一位伟人说过的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这就是李勇在战前坚持要向前线部队运送大量稻草的原因。隐蔽的时候能防寒,战斗的时候能救命。部队快速向前,所有的战士都明白,只要能过了这条大冰河,只要我们的脚步能踏到坚实的土地上,胜利就到手了。可是,大冰河实在是不好过。敌人也深深的明白这一点,这是他们最好的反击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所有能复活的火力都在向冲锋中的部队射击。小分队和三四六团的战士们夹杂在一起,在大冰河上冲锋,从敌人阵地上发射过来的弹丸在身边飞过,每个人每秒钟都有无数次被击中的可能,死亡成了家常便饭,子弹和*接触迸发出来的是鲜红的血花,时隔近年的独-立旅又一次有了伤亡。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打仗就不可能没有牺牲,呼啸的子弹可不管你是谁,战士们到是不怕死,可是他们的旅长也在小分队里,和他们在一起冲锋,旅长要是有了一差二错可怎么办?怎么回去向总部首长交代,不用说总部首长了,就是咱政委那一关也过不去。小分队从日喀则出发的时候王成德政委说什么来着,要确保旅长万无一失,如果有差错就要他们几个负责的连排长提着脑袋来见,可是现在的情况实在的太危险了,危险万分。连长李玉明带着几个战士始终跑在李勇的前面,用身体给自己的首长做掩护,就连何翠花这个丫头也不声不响的在李勇身前几步远的地方冲锋,李勇知道,他们是不想自己死掉,是在用生命保护自己,可这总归不是一个好办法,敌人的机枪火力寻找的就是人最多的地方,人越聚集也就越容易遭受较大伤亡。“李玉明,别在老子前面瞎晃荡,把机枪都拖过来。”小分队的编制里有一个重机枪班,配备有五挺马克沁重机枪,机枪班的战士们也在冲锋的队伍里,不过,因为负重的原因,他们和炮班拖在队伍的最后面。听到李勇喊声的李玉明赶忙跑过去把机枪班带了过来,二十几个战士五挺机枪都到齐了,没有多余的废话,李勇告诉战士们,马上在江面建立一个发射阵地,把敌人的机枪火力压制下去,掩护部队冲锋。旅长有命令当然要立即执行,情急之下的战士们把背包卸了下来码在一起当掩体,就在大冰河的中间临时建立了一个重机枪阵地,五挺马克沁喷吐出了火舌,密集的弹雨向对岸狂扫。马克沁重机枪的缺点是重量太大,全枪重超过五十公斤,部队突击的时候不便于携带,但正是因为它的重量,马克沁的火力连续性和稳定性都很好,由五挺马克沁重机枪组成的火力网封锁住了上百米的一片区域。小分队的战士全部是从旅里挑选出来的老兵,重机枪射手也是,都是有经验的老机枪射手,重机枪打的又刁又狠,准头很高,成串成片的子弹眼看把几个敌人的火力点压制住了,对岸联合国-军的阵地上火力明显减弱。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李勇告诉机枪班的战士们,想办法坚持两分钟,只要能坚持两分钟,三四六团的尖刀部队就能突破上岸,只要部队一上岸,敌人再想阻止志愿军就难了。冲,冲,三四六团的尖刀部队已经冲过临津江的江心了,可是突然几发炮弹连续打了过来,把三四六团要突破的江面上炸开了一个大洞,几个战士滚了下去。有过战场经验的老兵从弹道和炮弹发出来的声音都能判断出这是敌人前沿部队的迫击炮火,是在我方火力准备下还剩下的残余炮兵。迫击炮是小口径炮,与那些大口径重炮的威力没法比,可是这种炮也有自己的优点,携带方便,发射速度快,没有射击死角。正是这几枚迫击炮弹,把三四六团的冲击道路上炸开了一个几米长的大窟窿,江水翻滚着冒了出来,几个临近冲锋的战士也一头掉了下去。这是一种突发的战场情况,三四六团的战前会议里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部队还是有准备的,只见这几个掉下江的战士大声喊着:“梯子,快把梯子抬过来,快。”在呼喊声中马上有人抬过来一架长长的梯子,两头一搭架在冰河上,一个简易的战场浮桥弄好了。梯子是志愿军的一种常备工具,可以用来架桥还可以用做城市攻坚,作用很大,所以部队突击的时候都有部队抬着做为备用。在横飞的弹雨中,一个简易浮桥搭好,后续冲上来的部队踩着梯子迅速通过,可是这时候一个事前没有想到的困难出现了。因为被炸开的冰面很宽,造成浮桥的跨度太大,人一踩上去梯子的中间部分受力过重后很不平稳,有好几个战士在通过的时候又掉了下去。几个掉到水里的战士搭好梯子后正拼命向冰层上面爬,因为气温太低了,在极为寒冷的环境下人泡在水里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他们要赶快爬上来,只要能及时爬上来再换上一身干衣服就能继续参加战斗,否则生命就危险了。冰层上也有战士正在帮助这几名掉在水里的战士,要尽快把他们拉上来,可是这几名正爬在兵面上的战士看到了浮桥的不稳定,看到又有人掉了下来,他们推开了冰层上战友的手,转过身向浮桥冲了过去,在刺骨的冰水中用自己的肩膀把浮桥抗了起来。抗住,一定要抗住,否则江中心的大冰窟窿对冲锋中的部队威胁太大。大部队在迅速通过,无数个战士从他们肩膀抗着的浮桥上通过,李勇带着小分队也一样踩着浮桥冲了过去,李勇仿佛听到了站在水里的几名战士牙齿互相打架的咯咯声。副连长何翠花边跑边扭头喊:“同志,赶紧上来呀,我来拉你们。”几名站在江水中的战士一声不吭,只是用眼神示意他们肩膀上的战士,别管我们,快通过。李勇心里清楚,这几名只露出脑袋的战士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们是在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力量来支撑自己。(未完待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