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李四,隐瞒此事并无意义。如果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源,李四也不会直接提及。
“李总所言不虚。”苏容卿无奈地摇头,“近期的确有不少业界人士登门拜访,有的熟识,有的甚至从未谋面。”
李四笑了笑,调侃道:“苏总啊苏总,您的思维天马行空,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怎么就这么固执呢?”
苏容卿深知李四是在批评他的刚直不阿,但他有自已的坚持。“李总,您应该了解,军校建设的过程多么艰难。倘若轻易将无关人员安排进去,恐怕会玷污军校的声誉,我认为这样做并不明智。”
李四微微点头,表示理解苏容卿的担忧,并回应道:“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明白呢?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拒绝了他们,那些人的子女又该如何安置?”
这个问题出乎苏容卿意料之外。
李四提出的这一点,确实是苏容卿未曾深思过的。身处不同层级的位置,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有所差异。
确实,不让这些豪门子弟进入军校,就需要为他们另寻出路。而这些人大多是未经世事的新手,如果直接让他们担任政府职务或其他重要岗位,他们现有的能力又能胜任什么呢?
一些有功之臣的后代,朝廷不可能不管不顾。与其让他们占据不应得的位置,无法胜任职责,不如从一开始就让他们进入军校接受严格的锻炼。
李四深知苏容卿的能力,不论交给谁,他都能培养成材。正是因为这份信任,李四认为苏容卿不必对豪门子弟过于苛刻,他们的起点本就比普通人更高。
“李总,您说得对,让他们加入军队并非不可,只是入门考核不能免,但在我的团队中,必须完成所有的训练任务。”
“如果他们愿意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我的训练,那么我可以接纳他们。”
李四满意地点点头:“没错,在军校就是要遵守纪律,这一点没问题,你让他们进来的时候,就把规矩讲清楚就好。”
苏容卿自然能做到,而且一定会做到位。为了李四口中不得不做的大局,他已经作出了妥协。
此后,凡是有违军校纪律者,苏容卿必定严惩不贷。
“苏总,还有一件事,也是我今天请你过来的主要原因。”
李四卖了个关子,目光炯炯地看着苏容卿。
这段时间忙于军校的事宜,朝堂内部发生的事情,苏容卿确实不太清楚。
听到李四的问题,苏容卿拱手回道:“不知李总指的是哪方面的事情?”
“你应该猜不到,蒙舍诏的代表昨天已经抵达,我们之前商定的粮食和武器采购事宜正在推进。”
“你专心军校的事就好,这类物资统计的小事我已经安排他人负责了。”
李四拿起桌上的一份清单,清单列明了蒙舍诏所需物资的具体内容。此前双方已就此有过一次沟通,要想平定蒙舍诏的战乱,就必须助力其逐步发展起来。前期所做的种种铺垫,此刻正要发挥作用。
如今大唐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李四愈发意识到苏容卿的存在对于大唐未来的深远意义。他的每一步决策都是针对当前大唐国情,以最佳方式推动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