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绩久居陇右,已许久未回长安,对于李承乾在苏离麾下军队训练的事并不知情。然而,关于大唐出现了一位天才驸马的消息,李世绩倒是略有耳闻。
“太子,您是与援军一起来的陇右吗?为何不见援军的踪影?这次领军的是苏离驸马吧?”李世绩已经从长安的情报中得知,来的不是和谈使者,而是苏离。
原本期待见到浩浩荡荡的唐朝大军,结果却只看到一支不足百人的小队。李承乾闻言回应:“英国公所言不差,领军的正是苏将军。只是短期内,他恐怕难以与我们会合。”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李承乾详细讲述了李二的忧虑、苏离的判断,以及他们这支小队前往陇右六城的经过。吐蕃人凭借地理优势,在多次挑衅战斗中几乎未尝败绩。李二为了避免事态失控,才未派大军压境。
如今的大唐表面繁荣,实则国库空虚,经不起太大动荡。派苏离前来,也是李二的一场豪赌。
一个敢于下注,一个敢于跟进。君臣间的默契,才有了这次的援军而非和谈。至于苏离孤军深入的策略是对是错,叶蔷十万大军的撤离已说明一切问题。
“没想到驸马竟有如此胆识,真是少年英雄,末将自愧不如!”
李世绩听完叙述,立刻明白了叶蔷大军撤离的真正原因。苏离必定在高原荒野中扫荡了众多部落,消息传到松赞干布耳中。两千人的队伍,不论战斗力如何,在广阔高原面对高原反应的挑战,仍能为陇右争取喘息时间,是苏离的判断救了陇右百姓,保护了万千子民免受侵略。
然而,李世绩的神情并不轻松,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忧虑。苏离孤注一掷,面对吐蕃十万大军,凶多吉少。李世绩相信,苏离在一开始就预想了可能的结局。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敢于担当,牺牲自我,做了老将军都不敢做的事。李承乾带领的小队一直在战场边缘徘徊,等待进入陇右的时机。这些日子,无人质疑苏离的决策。
究竟是怎样的军人精神,能让部下如此信任?
“太子放心,末将立刻派人将消息传回长安,请求陛下派大军增援。为了配合驸马,末将即刻率军深入吐蕃腹地!”
李承乾心中稍感安慰,回礼道:“多谢英国公深明大义。”
连日抵抗吐蕃入侵,李承乾深知守军已是强弩之末。在这种情况下,李世绩还能说出率军接应苏离的豪言壮语,足见他对大唐的忠诚。
李世绩同样是个热血臣子,大唐有这样的天骄,是大唐的幸运。即使刀山火海,李世绩也会接应苏离,将他安全带回大唐。
尽管李世绩与苏离从未谋面,但他确信,苏离对大唐的意义绝非一个驸马那么简单
半日后,距离叶蕃国都逻些二百里外。
“报告!将军!奴隶人数已统计完毕,目前共有两万八千五百三十二人,九成以上是五十岁以下的男性,都能成为我们的战斗力。”
牛廉英姿飒爽地站在苏离面前,眼神炽热。他脸上多了一道疤痕,格外醒目,但看起来比半月前更显英气逼人。
战场是锻炼将领的最佳场所,短短半个月,牛廉已焕然一新。如今,他真正成为了战场上无所畏惧的副将!
跟随苏离深入吐蕃时,牛廉曾怀疑自己能否归来。没想到,随着深入,他们在二十天内连破吐蕃大小七十六部落,队伍人数更是翻了十倍有余。牛廉现在坚信,即使叶蕃军队回援,他们也有战斗的实力。
苏离手持自制地图,反复观察周围地形和自己的位置。他将方天画戟横放一旁,说道:“还有十五个部落就能到达吐蕃国都逻些。在松赞那叛贼的兵马回来之前,我们必须在三天内拿下!”
叶蕃的汉人奴隶数量,远远超出了苏离的想象。这些本会成为负担的奴隶,在军魂的激励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战斗力。若无他们,苏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克十六个部落,其中几个大型部落更是叶蕃排名前五的势力。